马场的设计有两条最重要的线索:一是传统技法和自然材料的使用,另外就是大跨膜的实现方式。关于传统技法和自然材料,主要使用了砖。在真正实施的时候,砖的zuida问题就是结构形式。如果是传统意义的砖混,由于承重的影响,设计师想做的镂空砖的拼法和表现效果都受到限制,不能做到表达上的自由,因此设计师加入了框架结构,让砖跳出了承重墙的桎梏,做到更自由的表达,同时对过梁的收边和檐口做了特别的设计。
由于要覆盖一个45米跨度的马术活动场地,设计师选择了工业化程度高且结构轻便的膜结构。由拉环方式演化成伞状飞柱结构,于是拉环和伞状飞柱两种膜结构形式分别成为了现在麓学堂的活动场地及马场膜的形式。这是一个从结构逻辑出发的形式设计。
麓学堂不是一个建筑,更是一个完全的场所。它有三个完全不同性格的界面:临水界面,临路(马场)界面,临活动场地界面。设计师希望不同界面有不同而统一的性格。从临马场一侧道路看,整个建筑是消隐的,只有钢结构和竹子以及麓LOGO形成的场所暗示。这个构成是完全外向而互动的。
近处一条干净的坡道往下缓缓引人进入学堂,通过一个院子进入室内。设想中小朋友在此处上下喊话,一刻不消停的追逐,顺着坡道往下跑或是一蹲身隐在屋面一片芒草中,都能让小伙伴找上十分钟。临水界面是完全自然的草地,只突然破开一个洞,将人引进学堂的内部活动场地,设计师没有着力其他的建筑语言和形式,通过这个“洞”,可以把水面送到孩子们的眼前,也营造“别有洞天”的场所体验。
您好,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在线沟通!